泡温泉——广东有温泉企业约1500家,数量居全国首位,在全国对应的经营实体总数中占比超过三成。
屋顶很大,种完迷迭香之后还剩了不少土,于是我就去网上买了一些番茄和西兰花的种子,试着种些蔬菜。对于涨粉两万多人,二二表示挺惊讶的,因为最开始在小红书上发布自己的种菜视频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没想到大家都挺感兴趣的。
然而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没过多久她所种植的香料作物都萎蔫了。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摸索,二二也从当初的种植小白,逐步成长为对种菜有着自己独特见解的小专家。种菜:开始于一次偶然 二二是一名烘焙师,由于工作室日常需要用到迷迭香、百里香等香料作物,于是她想着在工作室里种上几盆,用的时候也比较方便。在屋顶菜园里种植了数十种蔬菜,日常管理需要更加用心,但这对二二而言却是甘之如饴。去年春天,二二的菜园里油麦菜、各品种生菜、小白菜、小松菜、上海青、西芹、苤蓝、乌塌菜、大叶茼蒿、小叶茼蒿、冰草、白萝卜、茄子等蔬菜同步成熟,二二自己也不禁感叹我居然在家里种了个菜市场。
40平米大的天台,给予了她广阔的创作空间,于是种类繁多的叶菜、小番茄、茄子、南瓜、西葫芦、胡罗卜、苦瓜、迷迭香等蔬菜,就连甘薯也都统统搬到了她的菜园里她表示种菜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当果蔬成熟采摘时、当和亲戚朋友一起去享用这份甜蜜时,真的很有成就感。2019年,新会区成功创建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新会陈皮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药食茶健、文旅和金融等六大类100多种产品规模。
全省首个村级富硒科普长廊成为横水村的一道靓丽风景。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南美白对虾)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成为广东唯一以虾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023年笑虾虾大鳌镇水乡旅游节暨大鳌对虾品牌推广活动短短三天累计吸引游客约3万人次,旅游收入312.3万元。新会陈皮:集成技术+高效服务赋能,锻造致富金钥匙 江门市新会区是南粤鱼米之乡,农耕文化源远流长,素有陈皮之乡的美誉。
经过多次改良和发展,桥美黄皮果蔗的品质和产量都得到大幅度提升,每亩产量达2万斤。在道地陈皮品牌保护方面,产业园实施新会陈皮数字化保护工程,建成新会陈皮数字化溯源管理系统,构建新会陈皮道地生产数据化、溯源监管智慧化、品牌保护系统化数字化溯源管理平台,实施陈皮生产经营全过程溯源管理,开展新会陈皮电子身份证溯源,实施新会陈皮电子身份证溯源,让陈皮源头可追溯、安全有保障。
全面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加快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新会区不断做大做强一只虾工程,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开展了广东首个天然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共建,依托大营盘生产基地开展富硒产业试验,打造全省天然富硒产业典范,获省内外各类各级调研百余次,成为广东富硒产业打卡地。作为江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排头兵,2023年,新会区经济社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011.25亿元,成为江门市首个千亿GDP强区,跃居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40位,连续12年争先进位,上榜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排行榜。
智慧渔业大数据平台还将周边养殖数据进行统一采集,统一管理,实现水产养殖设备化装备化智能化,突破传统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瓶颈,以科技引领充实水上粮仓。新会陈皮全产业链营收超230亿元,蝉联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榜首。建设网络直播厅、注册专属抖音号等措施打造销售品牌。2023年,大鳌镇立足实际绘制百千万工程施工图,聚焦深化农业产业强镇、乡村特色产业、名特优新农产品建设。
打造陈皮+论坛学术高地,举办6届中国·新会陈皮文化节、7届陈皮产业发展论坛和中国陈皮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发布产业科研创新成果,赋能新会陈皮产业创新与品牌升级,聚智促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2023年,新会区发布《新会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通过建溯源、补链条、强龙头、提品质、创品牌、扩营销,推动新会陈皮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早日突破500亿元目标。
为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桥美村实施甜蜜工程,以宜居宜业甜蜜乡村建设为抓手,不断推动果蔗三产融合,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介绍,桥美村黄皮果蔗坚持精细化种植方式,创新利用茶叶渣、茶油、烟梗泡水等作为驱虫药,利用天然肥料和低浓度农药施肥,精细化的果蔗种植方式是几代桥美人的智慧结晶,也是桥美黄皮果蔗一直以来质量和产量俱佳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2023年桥美黄皮果蔗种植面积达2500亩,果蔗产量高达27500吨,产业年产值约7700万元。启动富硒科普和乡村产业CEO计划,搭建线上+线下多元化销售渠道,促进天然富硒农产品销售,让优质富硒好物进入寻常百姓食谱。周华东 摄 崖门镇还开展了国家级和省级的天然富硒土地认定申报,已获省自然资源厅推荐中国地质学会认定绿色富硒土地8400亩、无公害富硒土地64392亩、一般富硒土地2132亩,获省科协天然富硒联合体认定天然富硒土地80252亩,成为全省最大最优质的天然富硒地块,奠定了成为广东富硒产业核心的基础。2023年,产业园入选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十大建设典型案例,全产业产值超230亿元,新会陈皮荣获2023年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第一名。建设新会柑智慧果园和新会柑山地种植示范园,打造国家柑橘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成广东省新会柑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柑橘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园区9万多亩新会柑园普及标准化种植。站在千亿GDP的新起点上,中共新会区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报告描绘了新一年宏伟而朴素的目标:乘千亿之势,扛首善大梁,高水平建设一园三中心,努力打造强区强镇富民兴村的高质量发展新会标杆。
据了解,新会区以大鳌镇为试点,积极开展虾塘5G终端试点项目,彻底颠覆传统的人盯塘不离身管理模式,一人一机即可实时监控养殖生产过程中的温度、pH值、溶解氧、盐度等水质参数和养殖信息,还能进行遥控增氧等管理操作。桥美村还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注册桥美果蔗、甘蔗妈妈、蔗小妹商标。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持续做大做强新会陈皮这一富民兴村大产业。镇政府结合一村一品建设,推出了天然富硒茶、米、豆、薯、皮、蛋、禽、鱼等系列产品崖硒八宝,产品广受好评。
近年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立足新会柑、新会陈皮的资源禀赋,以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为目标,把握新会种(zhǒng),新会种(zhòng)、新会陈三个道地属性关键点,建立一个校企院地协同攻关机制,搭建试验示范、大数据管理、人才支撑、高效服务四个平台,集聚资源要素,加大政策支持,打造分工协作、适度竞争、赋能强劲的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体系,把小陈皮做成百亿大产业,探索出一条依靠创新驱动产业多元化、高质化发展的科技兴园新路径,为广东乡村振兴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广东模式贡献新会力量。产业园及企业与30多家科研院所、12家省级以上科研教育单位设立合作平台,累计投入科研经费超1亿元,建成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8个陈皮相关研究院以及一批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陈皮加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大鳌对虾:科技引领一只虾工程,筑牢水上粮仓 大鳌镇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国名优农产品示范基地、广东省特色水产养殖示范镇,是广东省唯一以对虾养殖为主导的养殖特色镇。2021年11月,桥美村(甘蔗)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打造陈皮智慧产业链,以数字化引领驱动陈皮产业现代化。下一步,崖门镇将着力于产业龙头培育和产业链条提升,将富硒产业共富平台建好,带动崖门镇及周边镇街实现功能性农业的新突破,实现富硒产业红利共享。
大营盘富硒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第一个落户崖门专事富硒农产品研发的科技企业,流转了200公顷土地从事富硒茶、富硒米、富硒柑、富硒陈皮、富硒番薯等产品的生产和研发。目前,崖门镇已在全省天然富硒产业开发方面走在前列,成为新会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培优创强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鼓励龙头企业试验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新会柑智慧果园,太阳能数据采集系统(收集产地温度、湿度、虫害等数据信息)。
新会区双水镇桥美村黄皮果蔗。近年来,通过实施新会特色科技引领工程,出台实施科创十条,新会区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创新生态链。
2月18日,龙年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全面提升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施人才倍增工程,培育造就一批土专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据悉,省科协富硒科技服务站、富硒科普基地、试验基地及研学基地等紧锣密鼓的建设中,横水村富硒观光廊道+康养+文旅项目正论证实施,大营盘公司3000亩规模的茶旅产业基地正逐步建成。接下来,桥美村还将以乡村振兴示范带甜美乡村节点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建设甘蔗驿站、甜蜜栈道等,打造黄皮果蔗一基地两展厅,升级盘活桥美学校沿线37个商铺打造桥美商业街,实施网红乡村咖啡屋改造工程,推动黄皮果蔗产业接二连三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
双水果蔗:实施甜蜜工程,打响富民强村产业品牌 新会区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做优富民产业,推动双水果蔗等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做大产业、打响品牌、卖出好价。为了守住并擦亮黄皮果蔗老品牌,与省内农业院校结对共建,研究培育高产高质量果蔗品种。
此外,新会区还出台葵乡人才十条,搭建1+N人才政策体系,建立陈皮产业园人才智库,培育陈皮+复合型人才,结合创新三项工程+农村电商+预制菜人才培养模式,助力陈皮+人才培育。2023年,大鳌镇对虾产值连续两年超10亿元,总产量超3万吨,供应了珠三角一半以上的淡水对虾。
【作者】陈志深 任海文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冼伟锋。崖门富硒菜已是崖门镇食药同源的一张名片